![]() |
火笔画“怪人”--许洪刚 |
火笔画也称烫画,是中国传统工艺画之一,也是一种极其珍稀的民间艺术,火笔画是用摄氏300至800度的铁钎代笔,利用碳化原理,在竹、木、丝绢、宣纸等材料上作画。在加工过程中,画面上自然产生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色泽呈深、浅渴色,乃至黑色,颜色古朴典雅,画面清晰秀丽,别具一格,具有较高的装饰效果的艺术效果。 许洪刚,独舞的火笔画艺人 许洪刚正是这样一位痴迷火笔画的“怪人”:十多年来,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军人出身的他以铁为笔,以火为墨,在亲友的不解与埋怨中,在乡邻们异样的目光中,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在“火笔画”这条特殊的艺术道路上固执地坚持着,创作出了一幅幅意境高远、古朴典雅的画作。 “顽劣”的童年 许洪刚1969年出生在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前西庄村一个农民家庭,家中兄妹6人,加之许洪刚父亲的身体又不好,所以家境特别困难。许洪刚自幼特别喜欢画画,六七岁时,已能给村里的姑娘大婶画鞋垫花,村里每次放电影,看完电影回到家后许洪刚就会把电影上的人物、大刀、手枪一个一个的画出来,同龄的孩子们都争着来看。许洪刚上学以后,对画画更是“变本加厉”,“记得小时候为了画画,我经常挨打,因为我把老师发的作业本都用来画画了。”许洪刚说,“那时家里穷,兄弟姐妹多,没有多余的钱来买本子,父母就老说我是败家子。”不但父母说他是败家子,就连亲戚朋友都说他“不务正业”。虽然家人极力反对,但迷上画画的许洪刚常倔强,谁也劝阻不了。在学校里,老师将班里的黑板报都安排给许洪刚一个人去画,他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 为学画去当兵 1986 年初中毕业后,16岁的许洪刚在家里闲着没事做,在蓬莱当兵的大哥便帮他在部队后勤部伙房里找了份烧锅炉的临时工作。平时看到伙房的师傅们用瓜果蔬菜雕刻出的东西非常美,他也买了一把刻刀偷偷跟着学,有一次,他在一个西瓜上雕出了八仙过海的造型,师傅们看了都夸他雕得好。还有一次,他正烧着火时“画瘾”上来了,他顺手拿起了一根一头还红彤彤的烧火棍,不由自主地在墙壁上画起了迎客松。官兵们见了不但没批评他把墙弄脏了,反而一个劲地夸他,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对许洪刚说:“当兵吧,在部队里你能学不少东西,说不定你在画画上将来还会有出息呢。”这让许洪刚很受激励,1987年,他参军了。走时,他带了大大小小十几支毛笔。 在部队时,许洪刚一直从每个月的伙食补贴中一分一分地省钱买美术书籍、颜料自学,因为他毛笔字写得漂亮又能画画,于是部队经常让他去搞板报宣传。至今,许洪刚还保留着他在部队上创作的板报照片。 许洪刚所在的部队有个叫张雷生的战士,画画比较有名气,好学的许洪刚便想尽一切办法去接触张雷生。“他的衣服我抢着给洗,就是想让他给我指点指点,”许洪刚说。张雷生被他的好学精神感动了,答应传授他作画的技巧。那时许洪刚只有晚上有时间学画,可是部队有规定,9:00以后必须熄灯休息,许洪刚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大衣卷好放进被子底下应付查岗,自己偷偷跑到张老师家里学画画。可惜的是,张雷生只指点了他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调走了。从此以后,许洪刚继续看书自学。当兵5年,许洪刚共15次受到部队嘉奖。1992年,复员回家的许洪刚在莱阳火车站坐车时看上了一本美术书籍,可是翻遍全身还是差5元钱。担心在别的地方买不到,许洪刚把自己崭新的一床军褥子卖了5元钱,买下了这本书。 乡亲们眼中的“怪人”1992 年,许洪刚退伍后,到华盛集团做了四五年的临时工。期间,他为华盛集团制作了大量的宣传画。但是,他说:“哪里的环境都不如农村好,离开了农村见不到小鸟、野花、小河、草地,我的灵感似乎要枯竭了,我的根在农村。”1997年,许洪刚辞掉工作,回到河东老家,希望能专心画画儿。 “在地里种庄稼,他也不安心,一棵草、一只鸟,甚至一棵形状古怪的树就勾走了他的魂,扔下锄头就看啊看,看完就跑回家。”许洪刚的妻子王怀美嗔怪地说,“他是一个为了美宁愿放弃一切的人。”也正因为他追求美的强烈愿望,他被村里的人视为“另类”。70多岁的老母亲最不放心这个“不争气”的儿子,经常叫着他的小名教训他。因此,许洪刚很痛苦。 一次偶然的机会,许洪刚看到做木工的岳父拿的电烙铁,就萌生了用电烙铁在木板上创作中国画的念头,他立刻找来木板做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烧坏了30多块木板后他终于选定了白榉板和红榉板。看到平时不起眼的烙铁竟然能勾勒出山川人物、花鸟鱼虫,让毫无生气的木板变成传神的艺术载体,许洪刚对烙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一心扑在火笔画上,不管农事,不管家人吃穿,画画的时候拔掉家里的电话线,并让妻子把大门反锁,一连几天任何人都不见。“许洪刚就是个怪人,他画画和别人不一样。”王怀美在旁边说。“喜欢在作画前听上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东方好莱坞》、《猛士》这些音乐都是我喜欢的。”许洪刚补充说。听完奔放的音乐,再去创作温柔的仕女,许洪刚的确是“怪”。 许洪刚告诉记者,火笔画艺术的功力在于对深浅浓淡色彩的烙烫搭配和过渡的掌握。因为烙画不宜修改,特别讲究一次成功率,因此难度较大。一件成功的烙画作品,它的艺术特征应该是线条流畅,着色均匀,搭配过渡色合理,明暗浓淡层次分明。在谈及从事火笔画过程的感触时,许洪刚深有感慨地说要学火笔画最大的困难在于毅力。作画中最吃功夫的环节是手劲的使用,劲道浅了画出的线条达不到要求,劲道重了则烫得一团焦黑,整个作品彻底失败,要练出随心所欲使用手劲的能力,需要经过漫长艰苦的练习和思考,这个过程极其枯躁乏味,人如同机械般每天上千次地简单重复最基本的动作,没有毅力是根本做不到的。“为了练习作画时手不抖,我最初练习的是用右手拿铁棍保持平衡,一练就是几个小时。”许洪刚的手指关节内外都有很厚的老茧,这些都是经年累月伏案苦练的见证。 |
·民间剪纸艺人林化强 | ·中国结艺人刘素真 | ·面塑艺人吕婷 | ·烙画葫芦艺人陈庆贵 | ·黑陶艺人庄国锋 |
·木旋玩具艺人樊继美 | ·彩印花布艺人张明建 | ·泥塑艺人尹芳利 | ·刺绣艺人黄万生 | ·临沂十大剪纸艺术大师 |
名称:山东省临沂市鹅池书院 www.echishuyan.com 站长:王玉亮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